鼓的笔顺

鼓的笔顺动画演示

鼓的笔顺规范

汉字鼓一共有13画,字形结构是左右结构。

鼓的字典释义

打击乐器,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,中间空,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:腰鼓。手鼓。花鼓。

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石鼓。蛙鼓。耳鼓。

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;敲:鼓琴。鼓掌。

用风箱等扇(风):鼓风。

发动;振奋:鼓动。鼓励。鼓舞。鼓起勇气。

凸起;胀大: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。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。

形容凸起的程度高:钱包很鼓。口袋装得鼓鼓的。

姓。

鼓鼙(gǔ pí):大鼓和小鼓。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。借指军事:边城鼓鼙动地来|万里辞家事鼓鼙。

鼓鼗(gǔ táo):摇着有柄小鼓。

鼓点(gǔ diǎn):(名)打鼓时的音响节奏。戏曲中的鼓板的节奏,用来指挥其他乐器。也说鼓点子。

鼓师(gǔ shī):乐队中的鼓手。戏曲乐队中敲击板鼓的人。

鼓书(gǔ shū):大鼓。曲艺的一种。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各省市,兼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。

鼓角(gǔ jiǎo):(名)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出号令或报时的战鼓和号角:相闻|齐鸣。

鼓动(gǔ dòng):(动)激发人们的情绪,使行动起来:开展宣传工作。[近]发动。

鼓鳍(gǔ qí):见'鼓鬐',亦作'鼓鳍'。摆动鱼鳍。

鼓鳃(gǔ sāi):鱼类鼓动两鳃。借指游鱼。

鼓鬐(gǔ qí):亦作'鼓鳍'。摆动鱼鳍。

鼓髯(gǔ rán):鼓动胡须。

鼓颔(gǔ hàn):下巴颏打颤。

鼓韛(gǔ bài):亦作'鼓鞴'。鼓动皮风囊。3.皮的鼓风囊。

鼓鞴(gǔ bèi):见'鼓韛',亦作'鼓鞴'。鼓动皮风囊。3.皮的鼓风囊。

鼓鞉(gǔ táo):摇着有柄小鼓。

鼓鞄(gǔ páo):鼓槌。

鼓钲(gǔ zhēng):鼓和钲。军中用以指挥进退。借指军中将帅。

鼓钓(gǔ diào):鼓枻垂钓。谓划船钓鱼。

鼓趺(gǔ fū):曲着腿,翘起脚。

鼓舞(gǔ wǔ):(形)兴奋;振奋:欢欣|令人。(动)使振奋起来:人心|士气。[反]打击。

鼓膜(gǔ mó):分隔中耳及外耳的薄膜

鼓缶(gǔ fǒu):敲奏一种瓦质乐器。指丧妻。

鼓纛(gǔ dào):战鼓与大旗。古时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信物。

鼓籥(gǔ yuè):鼓与籥。吹籥。

鼓箫(gǔ xiāo):鼓和箫。泛指乐曲。

鼓箧(gǔ qiè):谓击鼓开箧,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。借指负箧求学。借指经业﹑学术等。

鼓筴(gǔ cè):用簸箕扬谷物。

鼓筝(gǔ zhēng):弹筝。草名。又名结缕。贴地蔓生﹐根如线相结。

鼓笳(gǔ jiā):鼓和笳。两种乐器,为出行时的仪仗。

鼓盏(gǔ zhǎn):敲击酒杯。

鼓湍(gǔ tuān):奔腾的急流。

鼓汰(gǔ tài):拍击波浪。

鼓檝(gǔ jí):见'鼓楫'。

鼓橐(gǔ tuó):鼓动风箱。

鼓栧(gǔ yì):见'鼓枻',是指划桨,摇桨行船。

鼓柷(gǔ zhù):敲击柷。柷,古乐器名。古代奏乐之初,必先击柷。

鼓柝(gǔ tuò):击柝。柝,巡夜报更的木梆。鼓声和柝声。

鼓柂(gǔ yí):见'鼓柁'。

鼓枻(gǔ yì):是指划桨,摇桨行船。

鼓朄(gǔ yǐn):击小鼓。

鼓揪(gǔ jiū):见“鼓秋”

鼓掌(gǔ zhǎng):(动)拍手(表示高兴、赞赏或欢迎):热烈。

鼓捣(gǔ dao):折腾;拨弄。

鼓忭(gǔ biàn):欢欣鼓舞。

鼓徵(gǔ zhǐ):谓击鼓召众。

鼓噪(gǔ zào):(动)古代指作战时擂鼓呐喊,今泛指喧嚷:广场上人们又起来。

鼓嘟(gǔ dū):突出;撅起。

鼓咙胡(gǔ lóng hú):亦作'鼓龙胡',见'鼓咙胡'。谓不敢公开言说,私下传语。

鼓吹(gǔ chuī):(动)宣传提倡。吹嘘:自我。

鼓吵(gǔ chǎo):大声喧闹。

鼜鼓(cào gǔ):古代巡夜戒守所击之鼓。

鼛鼓(gāo gǔ):大鼓。古代用于奏乐。大鼓。古代用于役事。

鼙鼓(pí gǔ):古代军中使用的战鼓:喧天。

鼗鼓(táo gǔ):有柄的小鼓。以木贯之,摇之作声。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。亦指鼗鼓之声。

鼖鼓(fén gǔ):大鼓。

鼕鼕鼓(dōng dōng gǔ):街鼓的俗称。唐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。

板鼓(bǎn gǔ):一面蒙有牛皮、发音响脆的打击乐器,用于乐队指挥

鼍鼓(tuó gǔ):亦作“鼉皷”。用鼍皮蒙的鼓。其声亦如鼍鸣。鼍鸣声。

鹭鼓(lù gǔ):古乐器。在穿径的鼓柱上饰以翔鹭,故名。通称建鼓。

鲨鼓(shā gǔ):亦作'鯋鼓'。用鲨鱼皮制作的鼓。

鞞鼓(pí gǔ):古代用于祀神之鼓,属六鼓中雷鼓一类。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。借指战事。

鞔鼓(mán gǔ):张革蒙鼓。把皮革绷紧,固定在鼓框上,做成鼓面。

鞉鼓(táo gǔ):有柄的小鼓。以木贯之,摇之作声。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。亦指鞉鼓之声。

朝锺暮鼓(zhāo zhōng mù gǔ):佛寺晨撞锺,暮击鼓以报时。同“朝钟暮鼓”。

锣鼓(luó gǔ):∶铜锣与大鼓∶泛指打击乐器锣鼓齐鸣,好不热闹

铜鼓(tóng gǔ):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,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,用铜铸造。也指铜制军鼓。

铙鼓(náo gǔ):乐器中鼓的一种。铙和鼓。泛指打击的响器。

鐻枝兰鼓(jù zhī lán gǔ):古代钟鼓及其台架。借为饰有钟鼓台架花纹的美锦名。

釂鼓(jiào gǔ):古时军中会饮结束时的鼓声。

腰鼓(yāo gǔ):打击乐器,短圆柱形,两头略小,挂在腰间敲打

羯鼓(jié gǔ):乐器名。源自西域,状似小鼓,两面蒙皮,均可击打。

箫鼓(xiāo gǔ):箫与鼓。泛指乐奏。

砑鼓(yà gǔ):宋时百戏之一。

睾鼓(gāo gǔ):鼓名,即鼛鼓。

睪鼓(yì gǔ):鼓名。即鼛鼓。睪﹐通'鼛'。

烽鼓(fēng gǔ):烽火和鼓鼙,皆军中用以报警者。借指战事。

九澧渔鼓(jiǔ lǐ yú gǔ):渔鼓,鱼鼓yúgǔ,yúgǔ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打击乐器

浒零花鼓(hǔ líng huā gǔ):又称下洋花鼓。它是一种融歌、舞、戏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,主要流传于江苏如东县西北部地区的浒零、栟茶、河口等乡镇以及海安县的旧场、角斜一带。

棡鼓(gāng gǔ):一种有盖的小鼓,长三尺,奏乐时常先敲击以引大鼓。

梆鼓(bāng gǔ):梆子和鼓。报更的响器。

枹鼓(fú gǔ):鼓槌和鼓。指战鼓。指报警之鼓。喻指军旅。

枞金伐鼓(cōng jīn fá gǔ):指敲锣打鼓。

更鼓(gēng gǔ):指报更的鼓声。

朝晡鼓(cháo bū gǔ):称设于府寺的鼓。

晡鼓(bū gǔ):晡时击鼓。指晡时。

晋鼓(jìn gǔ):鼓名。作乐时与钟相应和。特指晋国的鼓。

擂鼓(léi gǔ):亦作“攂鼓”。急击鼓。

揩鼓(kāi gǔ):乐器名。

掺鼓(chān gǔ):古代乐奏中的一种击鼓。特指《渔阳掺挝》。

掆鼓(gāng gǔ):乐器名。一种小鼓。长三尺,上有盖,隋大业中炀帝宴享曾用之,奏乐时常先敲击之以引大鼓。曲名。

捣鼓(dǎo gu):(动)反复摆弄:来去,把电脑坏了。

挝鼓(zhuā gǔ):击鼓。特指击登闻鼓。

戍鼓(shù gǔ):边防驻军的鼓声。

堠鼓(hòu gǔ):古时守望边境时用以报警的鼓。

噶鼓(gá gǔ):最好独特最大意思。

傩鼓(nuó gǔ):谓驱逐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。